“颜值时代”的到来让整容医美屡见不鲜,医美消费者需求的提高,也让医美行业的价值得以体现。据悉,美乐家的数据表现越来越好,极具参考价值,很可能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受疫情影响,2020上半年的医美行业营收并不乐观。6月26日,医美国际(aihus)发布的2020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营收91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809亿元下降497%,净亏损为8310万元。同时,医美国际股价创下历史新低,距上市首日最高点已折价过半;而素有“互联医美第一股”之称的新氧医美(syus)2020年一季度总收入为183亿元,超出160亿元至180亿元预期,虽然业绩亮眼但自上市以来新氧股价已遭腰斩。
金融市场对医美行业的“孤立”表明,现代医美的风险,仍然是不可预估。在医美行业饱受争议的当下,我国现阶段医美市场发展如何?医美行业真的“好赚钱”吗?
后起之秀变身医美大国
医美即“医疗”+“美容”的结合,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等医学技术对人的容貌和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的美容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性和侵入性。
国际近代医疗美容起源于20世纪初期,世界大战推动了医美行业的发展,以美韩为首的发达国家已培养出成熟的服务体系和监督机制。在我国,医美从建国后传入,至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兴起,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整形外科仅开展以畸形矫正为主的手术,20 世纪 90 年代各大医院陆续设立医疗美容科,直至 21
世纪初中国医美行业才逐渐成型,并与国际接轨,成为我国经济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即便起步较晚,由于国际上的医美技术已经成型,加之消费者观念的变化,中国的医疗美容业发展非常迅速。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2018年我国医美行业规模为1217亿元,同比增长226%,从医美项目数来看,2017年中国医美项目数达1020万例,超过巴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医美第二大国。
而从医美商品流动链条来看,可以将产业划分为上下2个端口。医美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料生产商和产品制造商,下游包括各类医疗美容机构,以及广告传媒、o2o
平台、医美中介等医美服务平台,共同构成医美行业生态圈。
上游厂商因行业监管相对规范,产业相对集中,龙头能获得稳定的高利润,目前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产品较少,龙头厂商毛利率在75%-85%之间,净利率也维持在25%-37%的较高水平。
下游的医美机构市场定价参差不齐,医美机构虽有50%-60%的毛利率,但盈利水平受销售费用的严重侵蚀,行业内盈利机构占比不足30%。近年来前端购买入口向线上偏移,产业链价值也被迫重新分配。
从市场占有率看,外资巨头和少数本土优势企业占主要地位,活跃在国内的主流激光医疗设备厂商有以色列飞顿(alma)、中国奇致激光、美国科医人(lumenis)和赛诺秀(cynosure)、欧洲之星(fotona)、中国半岛医疗、深圳
gsd 等,这些产品占据我国激光医疗及美容设备行业90%以上的中高端市场。
此外,市场上还充斥着大量中小型激光医疗设备厂商和生活美容仪器制造商,这类企业由于普遍起步较晚,受制于医疗器械行业本身的高门槛,主要集中于中小型民营美容院、私人诊所和专业生活美容院,获取的利润率也相对较低。
我国正规医美机构可分为公立医院整容科、大型连锁医美集团以及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2018年我国医美正规市场规模或达878亿元,同比增速464%,其中民营医院处于主导地位。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增长率高达222%;2019年中国医美用户13672万人,预测2023年医美用户达25483万人(19年至23年cagr为168%)。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