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琨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每次登上头条的方式都各不相同,前有大骂投行女,后有访谈摔杯子,这次是因为抢公章。
前情不表,就说抢公章这事,李国庆还真不是第一个。笔者略作查证,发现近几年来,这样的事情前赴后继层不出穷,只是如李国庆这般闹得天下皆知的比较不多。
1、那些年抢过的公章
先说最近的,今年4月14日,上市公司新宏泽(002836.sz)发布了一则《关于控股子公司失去控制的公告》,其收购的子公司由于业绩对赌纠纷,原管理层将公章印鉴抢走,导致该子公司处于失控状态。
再说上市公司母公司出过这类幺蛾子的也有不少。仅在2019年12月,a股市场就发生了两起抢公章事件,都有公告可查。12月14日,st围海发布《关于公司公章、财务专用章等重要办公资料失控的公告》。仅仅10天后,聚力文化步其后尘,也发布了《关于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印章、证照资料失控的公告》。
除此之外,前些年闹得比较轰动的诸如方正集团、雷士照明的股东内斗中,也都涉及到公章证照的抢夺。从当时的公开报道来看,其激烈程度亦不输这些后来者。
2、抢的不是公章,是“正统”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中国人向来注重礼仪风度,“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些知名企业的股东、高管怎么就如此热衷于抢公章呢?
其中的理由只有一个:在很多情况下,这招虽然简单粗暴、观感不佳,但是管用!为了真金白银的利益,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你死我活之际,还顾得上什么形象呢。
为什么这招管用?因为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掌握了公章印鉴的一方,具有天然的官方权威,可以出具各种公函,代表公司“正统”。无论面对外部客户还是内部员工,盖上了红彤彤大印的文件最有说服力。不信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你代表公司出门办差,给你一份股东会决议,授权你代表公司处理一切事务,上面有全体股东签名,法律效力完全没问题,但你拿着这份东西跑到客户那里,是不是还不如一张盖着公章的委托函有用?
没办法,中国人自古就有印信情结。皇帝的玉玺代表最高权力,谁拿着就是“如朕亲临”,这东西要是落在不怀好意的人手里,另起炉灶都有可能。个人的印鉴要随身带着,写字作画落款不盖章就不作数,是不是亲笔还在其次,只要没用印就一定不能信,就不值钱。
所以这个传统延续到今天,居然把抢公章变成我国企业内斗的保留项目之一,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那么被抢公章的一方,有什么办法应对吗?
如果正面遭遇对方抢夺,晓之以理没用,又不愿发生肢体冲突,理智的选择是报警。但现实情况是,警察处理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难处:甲说我是大股东,乙说我是法人代表,丙说我是董事会任命的总经理,都主张由自己来保管公章,该听谁的?出警的一般都是辖区派出所民警,不可能都对《公司法》信手拈来,再说这并非其职责范围。最多也就是调解劝和,制止动粗。
被抢之后,可以像当当网俞渝方面一样,选择将公章作废,然后重新刻印。但这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各地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大体上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都是要提供的。在现实操作中,二者缺其一,都很麻烦。
最后的办法是诉讼,这当然是下策。需要收集证据,聘请律师,最无奈的是,官司一打起来,流程可能会很漫长,这期间公司发展怎么办?跟客户走合同,法人签字可以空着,没盖章那就是耍流氓了。
正因为实际经营中的种种掣肘,没有公章的一方往往寸步难行,即便是处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有时也不得不认怂。这也是抢夺公章这种行为在企业管理中屡屡发生的原因所在。
3、公章背后的商业文明
在笔者看来,究其根源,还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机制没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实际作用。翻开a股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最敷衍的部分往往就是“公司治理”一节,几乎千篇一律的套模板。制度文件都很齐备,真正落到实处的恐怕不多。平时不重视,没有树立起对规则的敬畏、对契约精神的推崇,等到纠纷来临,自然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但在机制的背后,还有一个理念的问题,而这涉及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区分。所有权是股东的权利,公章代表经营权,那么我们要思考:股东争斗为什么要去抢公章?其实反映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纠缠不清,是商业文明的现代化不够彻底。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投资者即股东总想插手经营管理,觉得不参与就可能失控,就会丢掉话语权进而失去利益;反过来看,一些企业管理者确实也会觉得不参与经营的股东坐享其成,白白“躺赢”。久而久之,双方难免心生龃龉。而这样的结果又会加剧恶性循环。
值得欣慰的一面是,这些年来,我们一边旁观了很多企业内斗,一边也学到了不少经验教训,事物总在曲折中前进。像“宝万之争”这样的经典案例,更是给所有企业股东和管理者提供了公司治理的教科书。有了这样的基础铺垫,事情的确在起变化。这不,st围海和聚力文化的公章就拿回来了。
在抢公章的恶习接力中,李国庆不是第一个,但希望他是最后一个。都什么年代了,这样的“传统”早该摒弃。■
来源:投资者网